“超乎想象,太先進了,這哪里是農業,完全是現代化的‘農業工廠’!”走出位于甘肅張掖市民樂縣的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范園,一位參觀者發出了感慨。

“在這里的所見所聞,感覺像是穿越到了未來世界,真沒想到現代農業可以如此‘高大上’,完全顛覆了我對農業的認知!”“這就是現代戈壁農業的發展方向,無土栽培、節水環保,適合缺水地區,產出又遠遠超過傳統農業,在河西地區發展空間巨大,我們的企業也要逐步朝這個方向發展”……從張掖市區出發,沿著國道227線一路向南30余公里,進入民樂縣境內。國道東側,這里曾經的名字叫做北部灘,顧名思義,是一片廣袤的戈壁荒灘。由于干旱缺水及沙礫質土壤等原因,這里此前不適合發展農業,曾是甘州區和民樂縣交界地帶的“無人區”。
然而,相比民樂縣南部區域,這里海拔較低,緊鄰甘州,區位優勢明顯。本世紀初,民樂縣將這里規劃為工業園區,這也是當時張掖市規劃面積最大的工業園區,一批工業企業相繼在這里落戶。
近年來,張掖市積極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民樂縣生態工業園區迎來轉型升級,一些粗放型的工業企業逐步被淘汰,一批新型生態產業在這里快速發展。海升公司,正是這座園區眾多企業當中的“后起之秀”。
“這里位于祁連山下,地勢開闊,日照資源尤為豐富,年均日照時長可以達到3360小時,早晚溫差大,加之祁連山冰雪融水純凈無污染,水質優良,在這里發展現代寒旱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張掖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自軍介紹說。
走進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燦爛的陽光從大約三層樓高的透明屋頂透射下來,一串串番茄剛剛熟透。新鮮欲滴的串番茄成串生長在超過5米高的根莖上,一層挨著一層,稠密而肥碩,穿戴防護服的農民們開著小拖車,穿梭在劃定的區域進行采摘,完全沒有傳統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景象,恰如一座現代化的“農業工廠”。
“我們引進全球最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同時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依托精準水肥循環系統、智能升降溫管理系統、物聯網中控系統等高科技手段,對水、溫度、濕度、光照、肥料等全程電腦自動化控制。”李自軍說。
在這座智能溫室內,每株農作物都是采用有機質椰糠栽培,避免通過土壤傳染病菌;一排排風機通過電腦控制旋轉,及時通風和調節室溫;通風管里適量供應作物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
“我們所在的番茄區,溫室上方有兩層保溫幕布,頂部安裝有太陽能傳感器,可根據天氣和光線變化自動調節幕布,控制光照。”碩士畢業于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高級工程師馬樂介紹說,“溫室的生態防疫系統采用有機方式,除了硫磺驅蟲燈,還從歐洲引進了熊蜂用于授粉,投放瓢蟲進行病蟲害防治,全程不使用農藥,節水量可以達到90%以上。”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示范項目立足張掖戈壁荒灘面積較大、光熱資源充足等優勢,按照“不打一口井、不突破現有用水總量、不破壞地表結構”的基本原則,擴大戈壁設施農業基礎,形成以“干旱”為特質的戈壁生態農業示范區。據(ju)了解,海(hai)升現代(dai)智能溫室工業化栽(zai)培項目生產的串番茄和彩椒主要銷往東部沿海(hai)發達地區,每畝(mu)地折合年產值可以達到100萬元,跟傳統(tong)農(nong)業畝(mu)產值數(shu)千元相比(bi),現代(dai)高科技(ji)農(nong)業的優勢可見(jian)一斑。
文章(zhang)來源(yuan):古浪縣融媒體中心